端午印象

 

小時候,日子是貼著四時節氣與各式節日走的。

 

初春陰晴多變,老人家不忘叨唸要等端午過後才能收起厚重的衣服被子,夏天,才算真正開始。

端午節,在那個沒有網路宅配、不甚便利的年代,包粽子是儀式也是必須。

 

家裡包的湖州粽、豆沙粽和鹼粽;阿婆纏足的小腳,踩著細碎步伐,廚房廳裡忙和著。

那時候只包著一塊肉的湖州粽對我來說實在單調,遠遠比不上一碗白飯配紅燒肉來得有滋味。

鹼粽也只點綴了幾顆紅棗,冰鎮後就著白糖,天熱時吃來還算爽口。

最喜歡是豆沙粽,粽葉的香氣、香甜綿密的紅豆沙,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。

 

剝粽子,阿婆總是小心翼翼,粽葉、棉繩盡量完好,清洗風乾後明年還能用。

 

有回看蕭麗紅的「千江有水千江月」,書中大家族的生活,南台灣的風土人情,生動的俚語俗諺,

行文抒情婉約,讓家中人口簡單的台北小孩看見另一個世界。

 

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段關於粽子的描述,滷肉、蛋黃、蝦米、花生…..餡料豐富不說,竟然還有雞腿!

還是國中生的我詫異著:雞腿耶!那粽子要多大一顆啊?始終對「雞腿粽」半信半疑。也才知道

原來台灣粽包著這麼多「好料」,南北又各有不同。

 

如今一年到頭都能買到粽子,端午時更有許多新口味可選擇,透過網路、電話還能送貨到家,的確

方便省事,但一家人圍坐包粽的樂趣也難再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