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風年輕化 油炸品、冰品成隱形殺手

中風年輕化 油炸品、冰品成隱形殺手

中時 更新日期:2010/05/04 15:11 中時健康 王雪華/台北報導

中風趨勢年輕化日前嘉義縣就有一位年僅十二歲的女童,放學返家後直喊頭痛,接著口、鼻流血,不省人事,送醫急救仍不治,最後證實死因是「小腦出血性中風」,堪稱台灣最年輕的中風受害者。而這很可能跟多吃油炸品、冰品等飲食習慣有關

中風不再是老年人的疾病了!年輕人更要小心。根據統計,台灣中風患者越來越年輕,趨勢圖已指向六年級生,不但二、三十歲的年輕人成為中風高危險群,甚且發生眼中風、耳中風等「小中風」的機率也有上升趨勢。事實上,台灣醫界推估,每一年光是新增的腦中風病患就有十五萬人之多,不乏年輕人,其中八成是動脈硬化後的血管阻塞,剩下二成則是俗稱「爆血管」的出血性腦中風。

中風找上年輕一族,甚至有才十二歲的孩童就因中風喪命,這些通通與現代人不良的飲食習慣脫不了關係。中醫師李深浦認為,西式的飲食習慣、飲食文化,只注重吃進口的食物有沒有細菌病毒、有沒有營養不良問題、有沒有熱量過多問題,看在自古講究飲食的營養跟溫度均衡的中醫眼中,無疑是用錯了功夫。

吃進過多油炸食物、冰涼的食物,李深浦說,對中醫來說遠比吃的不營養來的更是危險,因為這些都會導致身體的氣虛,讓血液循環變的更差,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
中醫講求「氣行而後血行」,所謂的氣,可以幫助血管壁舒張、血管壁鬆弛,進而可以推送血液前往身體四肢任何一個小地方、任何一個小角落,氣足,血液循環自然好。反過來說,中醫認為,如果一下子吃進太多冰涼的食物,讓胃的溫度急速降低,氣的循環就會受阻,導致血液也變的比較凝固、比較濃稠,缺少氣,血液就沒有活力,血質就會慢慢變差,增加中風機率。

現代人往往只注重膽固醇、血糖、血脂、血壓等數值的高低變化,卻忽視了溫度其實才是導致心血管疾病、腦血管硬化的重要原因。李深浦強調,氣不足,在中醫理論當中,就沒有辦法把人體吃進去的營養變成熱量,像許多吃飽了就愛睏的人,其實就是心血管疾病、中風的高危險群。

中醫治療心血管疾病,除了注重三高、膽固醇、尿酸的控制外,更強調要從根本的「氣」解決,不像西藥一味單純的用藥物來控制,徒然變成藥罐子而已,而是講求把肝臟代謝營養的能力提升,啟動體內自然的動能,配合運動,啟動良性的連鎖反應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